顺应四时 天人相应 4
【条文】
人禀阴阳五行之气,以生于天地间,无处不与天地合。人之有病,犹天地阴阳之不得其宜①。故欲知人,必先知天地。(清·石寿堂《医原·人身一小天地论》)
【按语】
人体与外界自然息息相通,人体阴阳五行的变化与外界阴阳五行相呼应,因此养生祛病,要善于把握和运用天地自然的各种规律,并将其作为调治“阴阳不和”的方法,顺应四时阴阳五行,辨证施治。
【条文】
循天之道以养其身,谓之道也。……夫德莫大于和,而道莫正于中①。中者,天地之美达理也,圣人之所保守②也……能以中和养其身,其寿极命③。(西汉·董仲舒《春秋繁露·偱天之道》)
【按语】
圣人养生长寿的关键在于遵循自然界变化的规律,以和为贵,养生既无太过也无不及,以保持机体阴阳的平和为要务。
【条文】
善摄生者,惟能审万物出入之道,适阴阳升降之理。安养神气,完固形体。使贼邪不得入,寒暑不能袭。(宋·赵佶等《圣济总录·卷第四·治法·导引》)
【按语】
善于养生的人,能审察天地万物生长变化的规律,适应阴阳消长升降的变化,平时能安养神气,保健形体,使正气内存,病邪无法入侵。
【条文】
夫阴根于阳,阳根于阴;阴从阳生,阳从阴长。所以圣人春夏则养阳,以为秋冬之地;秋冬则养阴,以为春夏之地,皆以取其根也。明·张介宾《类经·摄生类·四时阴阳从之则生逆之则死》)
【按语】
阴阳互根互用,消长转化。春夏属阳,此时蓄养阳气以便冬秋更好地养阴,如“冬病夏治”方法;同理,秋冬属阴,此时育养阴气,以便春夏更好地养阳,这样循环往复、顺应四时而养阴阳的养生才是真正的养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