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行的概念

2018年2月16日14:28:34 发表评论 416 views

五行即:木、火、土、金、水。是古人在生活实践中,通过对自然界长期的观察体验而概括出来的。为了便于掌握和说明事物的变化规律和内在的联系,就应用人们所熟悉的日常生活中的五种物质木、火、土、金、水为代表,并以五者间相互资生、相互制约的关系,来阐述事物复杂的变化,于是形成了五行学说。

据古籍《说文》、《玉篇》、《白虎通》等,作如下解释:

木:木者,冒也,万物冒地而生。木始甲坼,万物皆始于微。

火:火者,化也,随也,阳气用事,万物变随也。盛阳日炎火。

土:土者,地之吐生物也。

金:金者,可以更改也,久蕤不生衣,百炼不轻,从革不违。

水:水者,位在北方,北方者,阴气在黄泉之下,任养万物,为北方之行。象众水丛流,中有微阳之气也。

诚如《类经图翼》所云:“五行者,水火土金木也。五行即阴阳之质,阴阳即五行之气,气非质不立,质非气不行。行也者,所以行阴阳之气也。”可见,五行是根据取类比象的思维方法来归纳世界万物的。

《尚书·洪范》云:“五行,一曰水,二曰火,三曰木,四曰金,五曰土。水曰润下,火曰炎上,木曰曲直,金曰从革,土爰稼穑。”文中所表述的是:以寒润下行为水象,以阳热上炎为火象,以生发柔和为木象,以清肃坚劲为金象,以长养变化为土象。

中医学的五行也是这五种不同属性的抽象概括。《黄帝内经》就是根据五行的取类比象的思维方法,建立了中医五行学说的理论体系,即以五脏为主体,外应五方、五时、五气,内系五脏、五体、五官等。应用五行之间的生克、乘侮、承治、亢害、制化关系,来阐明人体生命活动的整体性及与周围环境的统一性。

发表评论

:?: :razz: :sad: :evil: :!: :smile: :oops: :grin: :eek: :shock: :???: :cool: :lol: :mad: :twisted: :roll: :wink: :idea: :arrow: :neutral: :cry: :mrgreen: